严嵩的兄弟子侄情谊很深,常常督促弟弟、侄子刻苦求学,争取早日金榜题名。严嵩归隐家乡八年后的第一次(1516年,37岁)返京复官,弟弟严岳亲自护送严嵩全家,直到扬州才依依惜别。沿途的惊险让兄弟二人犹如生离死别。以至严嵩在弟弟返回后连续几夜在梦中惊醒,深深担忧弟弟的安危。在的《钤山堂集》卷3里,严嵩写了两首诗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楊州別舍弟》
作伴來吳越,那堪此地分。
還同廣陵月,獨向楚山雲。
客路頻加飯,文塲早策勳。
要寬千里念,時遣尺書聞。
《晚次寶應湖阻雨憶舍弟》
廣陵舟裏連衾枕,寶應湖邊隔雨風。
人世百年誰骨肉,天涯此路復西東。
中宵憶尔心俱折,逆旅無人信莫通。
身跡半生成底事,秪餘泥雪歎飛鴻。
严嵩在京城任礼部尚书的第三年(1538年,严嵩59岁),20多岁的侄子严世芳从家乡赶到京城全家团圆。公务繁忙的严嵩非常高兴,不但亲自陪侄子共进家宴,还感慨激动地赋诗留念(见《钤山堂集》卷13):
《除夕家宴喜弟姪遠至》
京華屢見流年換,弟姪新从故里來。
乍睹別顏应自喜,細论乡事转堪哀。
盃浮綠蟻團欒坐,花覆銀缸爛熳開。
薄劣誤承皇眷厚,滄江空問釣魚臺。
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严嵩对弟、侄二人可说是关爱有加,可是让人纳闷的是,在历史上被认为“窃权营私” 、“大奸大贪” 的严嵩却无能帮助自己的至亲。因为严岳至死都还是一介穷秀才,当了一辈子的书塾教师。侄子严世芳呢,几次进京求官都未能如愿,一辈子连个小官也没做成。
查严嵩家乡---分宜县的科举史,县志列举中进士的有82名。据说按县域人口比算,现今也只有30万人口的分宜县,在全国要名列前茅了。分宜在明朝200多年的科举榜上,有18位进士,但在严嵩做礼部尚书高官之后至内阁辅臣的26年(1536-1562)间,分宜县居然没有出一个进士。
当杏子考证到这些资料时也不禁惊奇不解。
呵呵,严嵩身上的有些名分太不符实哦!历史背后有历史哦!
...
图片说明:五月廿九日晚,泰国庄氏宗亲总会在该会大宗祠会议厅,举行改选第廿五届理事长。 图(一)大会...
时间:2008年11月8日中午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新逸夫楼3楼会议室 访谈嘉宾: 金白...
欣闻庄奇能、庄敬忠先生编撰的《国际庄子学院国学读本》即将出版面世。好朋友托我作序,我是无论如何不能...
岐阳严氏宗祠 福州市盖山镇的阳岐村,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严复的故乡。 据《阳岐严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