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人物

庄夏:政声卓著美名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僻于一隅的锦绣山被写进史册,就是因为南宋三朝元老庄 夏 的 到 来 。庄 夏(1155— 1223), 字子礼, 号藻斋,其墓在南安县三都招贤里(今丰泽区北峰街道招联社区)。 庄夏小时候丧父, 因为家中贫穷, 随其兄长庄晦学习。他聪明好学, 年幼的时候就精通礼经诗文,郡博士张叔椿为之称奇,勉励其入乡学就读。淳熙二年(1175),庄夏入太学就读,淳熙八年(1

护国将军庄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写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也表现了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为首的,南宋抗元将领民族英雄庄罗将军及泉州庄氏众兄弟等,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抗元将领庄罗将军及泉州庄氏众兄弟等以其高妙

庄夏:泉州古城有一条街巷因他而得名

庄夏,字子礼,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生于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少年时丧父家贫,跟兄庄晦学习,弱冠精通礼经,入太学就读。淳熙八年(1181)考中进士,出任宁国知县,后调赣州兴国知县。任内重教化,兴学校,清赋税,剔蠹弊,息争讼,剖疑狱,对贫赤户欠税逃亡,则给钱代纳,政声卓著,民均感其德。庆元六年(1200)大旱,皇帝诏令天下言缺失。庄夏上 书向宁宗建议抑制后宫戚里、内省黄门,以提高皇上威望

爱国华侨庄材鳅

庄材鳅(1892~1957年) 庄材鳅,字文其,晋江三光天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幼失怙,少年时随长兄材郊往菲律宾,在商店当学徒,工余勤习中、外文。数年后与族人合营万兴杂货店。 20年代,材鳅和内弟陈泽慈与从兄弟庄材元、庄万里共同创办庄万益有限公司,经营食品入口和土产收购、出口,并设立万里汇兑局。嗣投资设立碾米厂和那牙市煤矿、纺织厂;又分设万国植物油厂,生产椰油和工业猪、牛油,兼制肥

江苏常州庄氏:读圣贤书 做豪杰事

常州庄氏,原居安徽凤阳。元末时,庄秀九迁居武进(今属常州市)佘宅桥北横堰村,是为常州庄氏始迁祖。明清两代,常州庄氏科甲鼎盛。自明万历至清光绪年间,共出状元、榜眼、传胪各1人,中进士者34人,中举人者82人,入翰林院11人,其中不乏兄弟鼎甲、兄弟会魁、兄弟三进士、七世十九进士等盛举。此外,不少子弟热衷收藏图书,研究学问,绘画篆刻,著书立说。据不完全统计,自明至清,有著作传世者计九十人之多,遗有著作

紫金鹧鸪塘严氏科举人物

严汝信 国学生(大学士) 严恭人 邑庠生(秀才) 严淑麟 邑庠生(秀才) 严愈周 邑庠生(秀才) 字凤甲 严道隆 国学生(大学士) 严道就 国学生(大学士) 严道昌 国学生(大学士) 严宗瑞 邑庠生(秀才) 严开玺 国学生(大学士),字惟宝,号善堂,谥文肃 严开兰 监生(大学士) 严开旺 国学生(大学士),皇清诰封奉政大夫(从二品) 严钦奇 国学生(大学士) 严钦焕 国学生(大学士) 严钦模 国

唐诗中的严陵濑

浙江桐庐的严陵濑,又称七里滩、七里濑等,相传为东汉人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处,是唐代诗路中的重要山水文化意象。最早记录严子陵的文献是东汉的《东观汉记》,此后还有西晋皇甫谧《高士传》、东晋袁宏《后汉纪》,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严子陵形象最为丰满,对严陵濑、钓台皆有记录:“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除为谏

严范孙做证人 - 《趋庭随笔》

民国初年,天津初设审判厅,适逢一民事纠纷案件,需要传严范孙做证人。而厅内工作人员皆为白丁,不知严范孙乃津沽名宿,因当时证人室人员已满,工作人员便让严范孙在走廊等候长达两小时之久。 后审判厅厅长至,见严范孙在廊下等候传召,惶恐至极,连呼告罪,并请严氏进客室等候。严范孙婉拒道:“我今天是来做证人的,不是来拜访客人的。”厅长说:“以先生之贵体,只需让人带个话,不必屈尊至此。”严范孙回之:“做证人乃国民

左春坊庶子庄际昌

庄际昌,初名梦岳,应试时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祖籍永春,世居晋江。明万历五年(1577年)生于晋江青阳。浙江安察司佥事用宾曾孙。 万历四十三年,由永春县学推荐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九名;四十七年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天启元年(1621年),庄际昌补授翰林院修撰,召入京编修国史。崇祯元年(1628年),庄际昌起用为右谕德,赴任中又晋升为左春坊庶子。 庄际昌去世后,邑人特在泉州城府学西

明代吏部天官庄一俊逸事

庄一俊,字君斐,号八石山人,晋江青阳人,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亚魁、己丑(1529)八年考中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山西主考、擢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升浙江布政司左参议,里人尊称为“吏部天官”。 一俊为官精强其职、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文行兼优,在泉州诸山水名胜留下大量诗词墨迹,载入《晋江县志》,名列“文苑”。庄一俊之童年 《青阳庄氏世谱》载,庄一俊父名庄旺,字德孚,号南田,以子贵诰封吏部承德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