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徵

   


    严徵(1547年—1625年),号天池,字道澈,江苏常熟人。明末古琴家,“虞山琴派”的创始人。

    严徵是明大学士文靖公严讷的儿子,曾做过三年邵武知府。显赫的社会地位使他在琴界起过很大的影响,类似宋末的杨瓒。在琴界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组织了虞山琴派;二、编印了《松弦馆琴谱》;三、批判了滥制琴歌的风气。

    1604年,严徵任邵武府知府。到任后,他抵制一切贿赂活动,老百姓每年向知府供奉丰盛的茶果银子,严徵坚辞不受。他在任三年,将攒的钱,凡郡邑内倾坏的桥梁均修治一新,使群众得到方便。严徵归故里后,以琴自娱。

    当时,常熟地方的琴人很多,有过徐门的影响。徐和仲的父亲徐梦吉,号晓山,曾在常熟教过书。以后又有过一个著名琴师陈爱桐,严徵就是向他的儿子陈星源学琴的。据说严徵还向一个不知名的樵夫学过琴,严徵为樵夫起了一个名字叫徐亦仙。严徵继承了当地的琴学,又吸收了京师的名手沈音(字太韶)的长处。用他自己的话说:“以沈之长,辅琴川之遗,亦以琴川之长,辅沈之遗”。严徵综合诸家之长,形成了具有“清、微、淡、远”的一代琴风。由于常熟县境有一座虞山,虞山之下有一条河叫琴川,故严徵将组织的琴社取名为“琴川社”,也称琴川派或虞山派。

    “虞山派”是明、清之际最有影响的琴派。它的代表作是《松弦馆琴谱》,由严徵收编。该书所收22曲都是严徵自己弹过的琴曲,其中包括沈音所作的《洞天春晓》、《溪山秋月》等。后来,曲目陆续增为29首。《松弦馆琴谱》一度被琴界奉为正宗,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严徵提倡的“清、微、淡、远”琴风,也被当作最理想的琴曲演奏风格。清初的胡询龙,在《诚一堂琴谱》的序言中,总结“虞山派”琴学的贡献时指出:“严天池先生兴于虞山,创为古调,一洗积习,集古今名谱而删定之。取其古淡清雅之音,去其纤糜繁促之响。其于琴学最为近古,今海内所传‘熟操’者也。”

    严徵所收录的《松弦馆琴谱》,只有谱子没有文字。他主张,音乐应发挥它本身的表现力,不必借助于文词。音乐表达感情有其独到之处,是文词所不及的。根据《常昭合志稿》中记载,《松弦馆琴谱》中自序曰:“古乐湮而琴不传,所传者声而已。近世一、二俗工,取古文词用一字当一声,而谓能声;又取古曲随一声当一字,而谓能文。”所以,严徵对当时一度出现的每一音都填上一个字作为歌词的这种风气反感。他认为,这种歌,歌词不伦不类,逻辑混乱,语意重复,既无文采,更无诗意。有人甚至把一些古诗词、散文,也一律逐字配音,平庸呆板,根本无法演唱。这种歪风一时充斥琴坛,出版了不少质量低劣的谱曲。由于严徵的大声疾呼,适时进行中肯的批评,一时琴道大振,“虞山派”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从1938年出版的《今虞琴刊》庄剑丞所写的《今虞琴社同人常熟谒墓游山记》中的一段文章,可以了解到后世琴人对于严徵的崇敬:“以天池先生为有明一代琴宗。首倡琴川雅社,为同调切磋之所,一时海内琴士,莫不闻风响往。所著《松弦馆琴谱》,力主清微淡远,与江湖游士之烦手淫声,籍为炫耀者,迥有霄壤之别,用能不趋俗尚、振起宗风、熔各派于一炉,而归于中和之古乐,实300年来琴学上一大功臣。”因此,严徵创立的“虞山琴派”影响颇广。


淳安严氏族谱来源

...

严姓溯源,富春流芳”“富春高第”

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位。2007年,中国严姓...

严姓出自哪里?姓严的祖先是谁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冯翊郡...

严姓起源

严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其人口占中国的0.3%左右,人口数目排名在100名上下。 起源 源自芈姓,春秋时期的楚国的第六位国君楚庄王,其后代以谥为姓,始有庄姓。东汉时因为汉明帝的名为“刘庄”,一些庄姓的人...

严姓的来历和源流

源于庄姓 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3位。庄姓的源流主要是源出于芈姓和子姓。源出芈姓,为楚庄王之后。源出子姓,为宋戴公之后。 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皇帝汉明帝名叫刘庄,为了避汉明帝刘庄的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