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庄氏宗谱》25卷1926年铅印本
城内世科坊庄氏“丹桂联芳”石牌坊画像清初常州府建造
庄姓在全国是个分布不均的姓氏,在北方极少,在闽、粤、台却是大姓。在常州,庄姓有1.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62%,排列第35位。
庄姓起源有二:一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庄”,后世以谥号为姓,为楚国庄氏;二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国君名武庄,其后人以祖上字为姓。庄姓形成后,曾于汉代出现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庄姓因避讳改为严姓。魏晋时有一部分复姓庄,故有“庄严一家”之说。庄姓望族初居于天水郡、会稽郡、东海郡。
唐代以前,常州是否有庄姓,待考。宋熙宁三年(1070),晋陵人庄谊为常州庄姓第一名进士。据现有的府县志及庄氏谱牒史料记载,常州古代有四支庄姓迁入,数百年来,已形成常州庄姓望族。
最早迁入常州的庄姓,是“晋陵愿贤堂庄氏”。始迁祖庄埙,字用和。他在北宋末年,宗室南渡时,于靖康二年(1127)自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徙居常州,任晋陵县教谕,后避居永胜东乡大刘寺,即今坂上中学所在地。嗣后子孙散居常州城乡数十处,其聚居地主要有:郡东丰北(今横山周围)、茅堰(今礼嘉秦巷村)、漕桥、于家塘(今礼嘉于家村)、杜墅、漳湟里(今属前黄)、郡城椿桂坊、南直街等地庄姓为其后裔,此族庄姓迁常已有870余年,后派已衍至三十五世,至今族人约有5000余人。
《毗陵庄氏宗谱》25卷1926年铅印本第二支迁入常州的庄姓,是“江阴诒谷堂庄氏”,其始迁祖庄迪,南宋初扈驾南渡,自淮右奉阴迁居江阴桐里,后世分居江阴之云亭、璜塘、月城。约于宋末元初,有庄姓子孙移居常州东乡芙蓉圩、焦溪、三河口等地。其中一部分子孙又迁居常州城内。
第三支迁入常州的庄姓是“武进追远堂庄氏”,其先世居凤阳,始祖庄槐。槐三世孙庄茂偕子庄铉等族人于元末明初之际,徙居常郡西太和观后(今武进厚余观后村),为迁武进始祖。今居于厚余、卜弋、湟里等地庄姓为其后裔。在明清之间,此族庄姓又有子孙迁居无锡、湘潭、辽阳等地。1932年第11次续修宗谱时,迁居外省市的庄姓子孙仍旧归宗续谱,不忘先祖故土。
第四支迁居常州的庄姓一世祖是庄秀九。据《毗陵庄氏宗谱》载,其先世居凤阳,庄邦一在宋元年间(1086—1094)自镇江府徙居金坛县西门第八都观庄,至第八世孙秀九,随父兄贸易于常州,为城西大有乡佘泽(今武进嘉泽)蒋太公所赏识,“吾有弱息,愿奉箕帚,委禽而入赘焉”。遂以女妻之,居于佘泽之西北横堰,即今嘉泽横堰村地。传四世,有玄孙庄鹤溪,明弘治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参政,晚年移居郡城浮桥(今小河沿南首)。明庄起元、清庄存与、庄培因、庄述祖、庄蕴宽等皆出于此族。640余年来,此族庄姓子孙昌盛,人丁兴旺,已蔚为大族,至今已繁衍至二十六世。由于科举入仕者众多,分居支派数十支,居于郡城有:第八世庄鹤坡居济美堂(今早科坊东)。城内世科坊庄氏“丹桂联芳”石牌坊画像清初常州府建造第九世讳起元,在织机坊并排建筑芳晖、济美、星聚、维祺等堂、济美堂自住,后传给子应绍、子庄应德住芳晖堂,此处原有池塘、竹园,今早科坊中段有小巷名池塘沿地名即出于此,民国初在此宅开办常州最早的女子中学芳晖女中,至今仍有庄姓子孙居住。庄恒在明代建星聚堂宅,其地在今瞿秋白纪念馆对面,九皋楼、明代门楼等已毁。早年秋白家无处栖身,通过祖母庄氏(第十七世庄士全之女)而迁居九皋楼并就读楼前庄氏塾馆。子庄应会,明崇祯元年(1628)传胪,官至刑部侍郎,居维祺堂(应会中传胪后改名传胪里,在今良茂大厦斜对面),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仍有庄氏后人居住。寿南堂宅在新街巷,为第十一世孙庄镐宅第。第十二世庄令翼建伦誉堂宅在觅渡桥北。宝砚堂宅(又名状元第)、二知堂宅(觅渡桥小学)、洗马桥宅(县学街北)、听彝堂宅(琢初桥南)、一堰堂宅(察院弄民元里)、赐瓯堂宅(杨柳巷内)、保贻堂宅(娑罗巷内)、培源堂宅(马山埠)、麻巷宅第、县学宅第、观子巷宅第、贞和堂宅(青果巷)、三省堂宅(东门花桥),以上诸地皆为庄姓在明、清两朝所建或所居,也是庄姓在郡城的聚居处。
明清两朝数百年间,此族庄姓分居武进乡间的有:观后、茅堰、嘉泽、夏溪、厚泽、九渎、大墩、青墩(在今嘉泽、厚余、夏溪境)。因经商贸易、从政为官、从军戍边而居于他省市的有:宜兴官村、江阴云亭、苏州居元桥、嘉兴北门秋泾桥、镇江、杭州、直隶宝坻县、北通州、榆林县、卫辉县、顺天大兴县、西安府黑龙巷、浙江石门县、甘肃临夏府城等地。值得一提的是,此族有两支迁入上海,一支为庄景阳在明代先迁昆山。后居于嘉定黄姑湾,上海许多庄姓名人出自此支;另一支在清初迁入奉贤县盛家厍,开设花米行,并以此发家,遂渐为当地富户大族,地名亦改为庄家行,即今上海著名的庄行镇,至今仍为上海地区庄姓最大聚居地,《上海志》有载。
常州庄姓英才辈出,从政者众多,文学、书画艺术、医家人士也不可胜数。在历代科举中,中举人者约125名,中进士者46名,其中1名状元(庄培因)、2名榜眼(庄存与、庄通敏)、2名传胪(庄廷臣、庄应会),任知府、兵备道、按察使、布政使、侍郎以上职官达数十人。尤其可贵的是在雍正、乾隆年间,庄柱与其子庄存与、庄培因皆进士及第,世称“父子文宗”;而庄存与、庄培因兄弟一中榜眼、一中状元,世称“兄弟翰林”。集状元、榜眼于一门,父子皆为进士之盛况这在全国姓氏中也极为罕见。
庄培因,字本淳,乾隆十九年(1754)一甲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学士、福建主考、福建提督学政等,对学子多示教,奖掖后进,闽人感忱。乾隆二十四年,因父去世,从福建奔丧回常,哀痛过甚,翌日亦逝,年仅37岁。朝野无不惋惜,闽人建祠奉祀,人称“文孝状元”。他重友情、讲信义、博学多才,工书法、善著文,常随乾隆帝出访,手持折匣,每遇国家大典,碑书急文,则持匣疾书,字迹工整,令人惊异。帝无不称意;庄存与,字方耕,培因兄。乾隆十年(1745)一甲二名(榜眼),清著名经学家,常州今文经学派创始人。历官内阁学士,直隶学政,礼部右、左侍郎等职,曾参与主持纂修《四库全书》。他廉洁耿直,潜心学术。诸子百家之书,旁及天文、舆地、算法、乐律,无不览究,尤精经学,著《尚书说》、《味经斋遗著》等13种。庄述祖,字葆琛,培因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任山东昌乐、潍县知县,以政绩卓异授曹州同知。和当政,抵任未一月,即辞职归里,从叔庄存与学,博览精思,五经均有述著,为常州学派经学家,著《尚书今古文考证》等43种213卷。庄鼎彝,字苕甫,光绪十七年举人,曾列名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后返乡在庄家三贤祠创办冠英小学堂及幼幼女师(今觅渡桥小学前身)。因操劳过度,年55岁而逝。精书法,尤擅魏碑。庄蕴宽,字思缄,光绪十六年副贡,历任广西百色同知、梧州知府、太平兵备道、龙州边防督办,以兵部侍郎衔出为日本特使。他同情革命,曾救革命党人黄兴脱险。辛亥革命后,代理江苏都督。后任北洋政府都肃政使,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其清廉耿直之名在京师家喻户晓。因反对袁世凯称帝,为袁所忌,后智逃出京。袁死后出任审计院院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为保存清宫文物做出尤多贡献。北伐后任《江苏通志》总纂,工书法,汉隶、魏碑、草书均名于世。
现代常州庄姓人士中尤多科技界、文史界、医学界精英:庄逢甘,早科坊池塘沿人,中科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曾任国防科工委基地副司令员、航空航天部科技委总工程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会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火箭、导弹及载人飞行器研制专家。庄逢辰,中科院院士,我国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庄逢源,中日友好医院研究员,血液研究室主任。血液学、生物学、细胞力学专家,其成就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字典。庄心良,武进前黄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上海麻醉质控中心主任,上海麻醉学会会长,参编了《现代麻醉学和当代麻醉学》等著作10余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甲级成果奖等,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庄姓一门给常州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世科坊,为庄氏子孙400年间科第不断而名,巷口昔有石坊,康熙二十七年(1688)由常州知府祖进朝、武进知县贾国栋建。嘉庆、道光、光绪年间重修。牌坊上、中、下刻石“丹桂联芳”、“父子文宗”。“兄弟翰林”书额,祖进朝撰碑记。杨柳巷,因明代庄姓在此建园,遍植杨柳,巷因以名。清《常州赋》有“过杨柳之巷,迎风碧柳垂檐”之句。园中池水环绕,轩亭洞明,鞭石成桥,回廊曲折,花木掩映其间,并有庄氏万卷藏书楼、玉山草堂等,为郡城胜地,后毁于战火。庄存与故居,在马山埠,今卫生学校内,原有白云溪码头、照壁、戟门、启裕堂、赐砚堂、薇晖堂等百余间,占地14亩,仪门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匾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庄蕴宽故居,在今邮电路东侧舜宜巷,名欢喜坚固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庄姓有关的地名、遗迹有64处。城区有庄家场、庄头村、庄基上,夏溪有庄上,芙蓉有庄里,卜弋有庄巷,牛塘有庄桥,三井有庄只村,成章有庄汉墩村,小河有庄房埭村,坂上有庄黄塘村。
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届庄严宗亲联谊 大会上的讲话 严 伟 贤 尊敬的福建省上杭县庄严氏各位宗亲,先生...
瓦纳奖章唯一华人得主严灏景教授 纺织料专家,1920年生于江苏省。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
馬來西亞雪隆莊嚴同宗會及家宗長紹榮先生亲屬: 吾等同仁闻讣彷徨,深切悼念吾尊敬的宗長,轸悼同深。 ...
天水郡富春堂严氏源流世系总图 第一世 宗一公,楚庄王支子,讳原,官令尹赞襄国政,因父谥庄遂以庄为姓...
世 系 考 三十年为一世父子相继亦为一世系者统系相传有绪而不绝也一世曰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韬诸下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