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山腰庄氏宗祠

    泉州山腰庄氏宗祠,位于泉港区山腰镇锦山村,创自明代初年,为留孙公开基前蔡卜居之地。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拓筑重建,光绪六年(1880年)修葺,始具昔日之宏观。山腰宗祠与沙格灵慈宫、峰尾东岳庙,素有惠北“三大名构”之誉。

 

  民国五年(1916年),兴办锦山小学,宗祠辟为校舍,迨至20世纪60年代仍为山腰中心小学之教室。宗祠历经沧桑,年久失修,日渐倾圮。1985年,旅台宗亲返乡谒祖,见状倡议重建。海内外宗亲咸乐趋事,共襄盛举。1989年孟秋兴工,由原惠安二建公司经理庄才法先生负责因循基址的原制格局复制,重新设计画图,并再次进行结构优化,对装修细部精致处理,修改1991年暮春告竣。如今祠宇鼎新,弘胜旧规,益加华美。1998年,列为“泉州市肖厝管委会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坐东朝西,三开间、三进深构筑,分为顶厅、中厅、下厅,厅与厅之间隔以天井,左右两廊上下相接,大门外为庭院,连成一体。横宽12米,纵深54米,占地面积1185平方米。自庭院至顶厅分为4个阶层,以0.20.6米渐次增高,上下落差1.6米,整座建筑突显巍然矗立、高瞻远瞩之雄姿。祠内分布32对柱子,划分厅、廊、天井间隔。其中10对木柱红漆亮丽,7对石柱润白如玉,楹联镌书其上,尤为鲜艳耀眼。墙壁梁栋装饰人物故事、花鸟瑞兽,更是金碧辉煌。砌筑于顶厅天井边上的巨条岩石,长5.75米、宽0.74米、厚0.4米,实属古建筑中之罕见。屋顶橙色筒瓦铺盖,屋脊燕尾高翘,顶厅屋脊中央立五层小塔,两边塑二龙游拥,塔下左龙右凤,意为“龙凤呈祥”。中厅屋脊、下厅廊顶饰以双龙戏珠、葫芦飘带、鲤鱼跃龙门、飞凤麒麟、八仙过海,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在阳光下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宗祠下厅大门外左右厢墙上镶砌有石雕窗棂一对,八角框内透雕螭虎图案,外四角浮雕北宋司马光“破缸救人”等历史典故,整个窗棂呈方形,边长1.5米,精美之作,堪称艺术珍品。大门两边竖立雕刻有“双龙戏珠”、“二虎逞威”、“双凤朝阳”及人物的石鼓一对。左右墙垛上嵌入“双龙戏珠”、“麒麟呈祥”的浮雕。门前一对石狮盘踞两侧。庭院原有“旗杆夹”6对,系族人中举入仕,竖旗以示光宗耀祖而设。抗日战争期间,因避日机轰炸,被全部锯倒,石构旗杆夹和底座荡然无存。庭院现辟为花圃,种花植树,别具一格。仰视正门楣上方,红底金字“庄氏家庙”匾额,字迹苍劲,金光闪闪,象征着神圣与庄严。

 

  顶厅是宗祠的主体部分,厅堂中央设立神龛,供奉锦绣庄氏山腰宗族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以及历代有爵有功者附焉。堂内原高悬有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题赠的“祭酒”、“及第”、“解元”、“会元”、“会魁”、“明经”、“重游泮水”等匾额数十方。今仅存的“功在家园”匾额,是19406月“福建省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肇英”表彰“庄水生、庄氏宗祠献金救国义举可风”的事迹而立的。

 

  宗祠,又称祠堂、祠庙、家庙,乃祖先栖神灵之宅,子孙追孝思之所。庄氏族人在这里举行各种活动,每年的春秋二祭,隆重而肃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居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各地的宗亲,纷纷踏上故土,返乡寻根谒祖,在宗祠祭拜祖先。庄氏宗祠,成了全体子姓敬祖尊宗的重要场所,为敦亲睦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庄氏家庙的重新规划、设计、施工均由庄才法老先生无偿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庄氏同仁向老先生诚挚致敬!   

<<:  富春堂南京迁宣威现住昭通严氏支系谱

>>:  五华县周江镇严氏源流(草稿)

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举办地晋江视频【含晋江宗亲文化】

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会举办地晋江和晋江宗亲会介绍 如果您使用iPhone或者iPad请点击链接直...

福建世系始祖令明公严姓家谱

福建世系始祖令明公一世祖(始祖)(总五十五世) 令明公,慈庆公长子,子陵公第三十六代裔孙,奏名万二...

转录一位旅居国外严氏宗亲所编谱志(连载)第五辈

第五辈:班辈监生定 家谱教师撰衣食足则礼仪兴。嘉庆年间的严学贤,饱读诗书,自号静庵。他先在家里当教...

《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囗(上“分”下“廾”音fen2)之丘 ,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

庄则栋回应与江青绯闻一事:都是没影的事

2011年恰逢“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在“乒乓外交”中,庄则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多年以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