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居国外严氏宗亲所编谱志第十一辈

第十一辈:家贫上学难 进城谋发展

严熤国带大儿到省城打工,吃了不少文化不高的亏。他想尽办法,凑齐学费,将老二,老三送进了学堂。老二严光远(学名泽民)从小身体不壮,却聪明好学,悟性极高,是块读书的料子。
民国初年,首任大总统孙中山逝世,政府责命全国学生立即背诵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总理遗言。县里学督还专门到乡里抽查。老师急忙找来遗言,让全班学生突击背诵,忙得手忙脚乱。幸亏严光远过目不忘,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解了乡里的围。
清明,同学们春游,登上一处叫鸡鸣山的小丘,练写作文。老师欣然示范做一登高赋:环绕严氏祠者,前有鸡鸣山,后有鸡心沟;左有三星庙,右有龙首寺。唯龙首一山最高,可步青云而摘星辰,惜其未尝深登。今清明佳节,祠内书友得攻书之暇,约余郊游。于是三五携手而登龙首。善诗者秉笔,会饮者倒斟。歌声互答,手舞足蹈。。。。。。
见几处人们熟视无睹的乱葬岗,被老师文采飞扬地写得如此壮观,严光远顿时开窍了。明白了写文章之道,关键要意气风发,要有指点江山的气概,才能写出激扬的文章。生活中不缺少美,关键要有能发现美的眼睛。
后来天灾歉收,严熤国无力同时供养两个娃娃读书,打算让大一点的老二下田帮干农活。同在一起上学的严光桂听见严光远要辍学,急忙跑回家告诉当族长的爸爸:二哥光远聪明,成绩又好,四爸却说他大些应下田干活,留下不爱读书的三哥光吉去上学。
辞官回乡当族长的严香国深知孩子读书天分的重要,忙将严熤国叫来教训了一顿,将兄弟俩对换了一下。从此憨厚的老三在家务农,聪明好学的老二严光远继续读书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们少小贪玩,往往抄同学作业,甚至逃学,却不知今后会为之付出多少汗水的代价。不少终生靠干体力苦活度日的人,都痛悔过去未在学校学到真本事,成了社会上无竞争能力的半文盲。
自古以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小小的两兄弟谁也想不到,这小小的对换,今后会对他俩及各自家庭的发展带来多大影响。

耕作几分贫瘠土地和打短工的收入毕竟太少,养活一大家人都成问题,更顾不上供儿子上学了。严光远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辍了学,跟父亲踏上了上成都谋生的路。
那时侯,乘车坐轿是有钱人的事。穷人只有迈开一双赤脚,步行两三百里到省城去。他们背上破烂的被盖,包上几个红苕饭团和一点咸菜,就上路了。道路全是破碎的石板驿道或泥泞的山路,瘦小的严光远踉踉跄跄地跟着父亲行走在寒冷的山风中,身上冻得发抖,脚下打起的水泡却火辣辣的。到了简阳,天已快黑,无钱投店住宿,他父亲只得找家当铺,脱下套在外面的一条裤子换了点钱,让儿子吃上了一点热饭,在鸡毛小店中凑合了一夜。
两三天后,他们终于筋疲力尽地走到了成都。
从前辈人口中和所读过的书里,严光远(泽民)知道成都是一个人杰地灵,商贾云集,物华天宝的千年文化名城。西汉的严君平大隐于市,卖卜写书的地方。是读书人向往的宝地,也是穷乡僻壤的人们向往发财的地方。
那巍峨庄严的城阙,金碧辉煌的寺庙,富贵豪华的公馆,望而生敬的学府,处处让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穷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除了几本已读破的线装书,自己是一文不名。大城市里米珠薪桂,白居不易,要在这里谋生,与城里人的竞争中站住脚,不知有多少艰难困苦的考验在后头。不过,天生一人必有一人之禄,天无绝人之路,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严光远(泽民)暗自下决心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要在这里扎下根,创出一番事业来。

<<:  一位旅居国外严氏宗亲所编谱志第十代国字辈

>>:  一位旅居国外严氏宗亲所编谱志旧家谱摘要

第七届庄严宗亲恳亲大会踩街活动一

组委会安排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 恳亲会迎宾团队 香港庄严宗亲总会 ...

泉州庄氏名人录(2)

泉州庄氏名人录(2) 庄国桢   字君祉,号阳山,明·晋江人。府第在泉州旧馆驿中段原北潘巷,后世即...

北京庄严文化研究会会长严星辉

莆田日报:访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副会长严星辉  “北京辉”是工艺大师严星辉的别号,因为他在北京打拼十...

《庄子》内七篇与孔子相关的十则寓言

      一、《齐物论》“吊诡”寓言   鸜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

香港庄严宗亲会成员

香 港 庄 严 宗 亲 总 会 永远会长、永远名誉会长、常务顾问 、法律顾问芳名录 永 远 会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