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之治是最好的治

 为什么庄子激烈反对通过正规的政府机器治天下,主张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 他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庄子·在宥》)在,宥,就是听其自然,不加干涉。

  可是,像这样断长、续短的事,恰恰是“人”尽力而为的事。一切法律、道德、制度、政府的目的,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也许是完全值得钦佩的。他们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就迫不及待,要别人也有这些东西。

  可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却只有把事情弄得更惨。《庄子》的《至乐》篇有个故事说:“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乌养养鸟也。……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鲁侯以他认为是最尊荣的方式款待海鸟,的确是好心好意。可是结果与他所期望的恰恰相反。政府和社会把法典强加于个人以同其事,也发生这样的情况。


  如果不是“在宥”天下,而是以法律、制度“治天下”,那就像是络马首,穿牛鼻。也像是把凫腿增长,把鹤腿截短。把自然自发的东西变成人为的东西,庄子称之为“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它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不治之治,但是所持的理由不同。老子强调他的总原理“反者道之动”。他的论证是,越是统治,越是得不到想得到的结果。庄子强调天与人的区别。他的论证是,越是以人灭天、越是痛苦和不幸。

  以上所说,仅只是庄子的求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

<<:  《庄子》从古本到今本的演变

>>:  庄子的知识论

罗安宪——庄子齐物论

罗安宪男,1960年生, 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

红土乡严氏居地敬录谱文一则

录族谱载言一则录入者说明:六月我和一刚在恩施州内寻宗之旅,在红土乡严氏居地得见族人严文桃保存一手写...

严复与《天演论》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近代最重要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系统地把进...

鲁莒大店庄氏发展概况

家庭乃社会之细胞,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形成支社会组织,其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约,其成员之思想观念...

泰国庄氏宗亲总会主办 阳光公立学校协办 第七届爱中文少年中文比赛」

图片说明:第七届“爱中文少年中文比赛”决赛在阳光公立学校举行。图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