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氏历代先贤

1、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0年),战国思想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为蒙地漆园吏。家贫,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继承并发展老子、杨朱学说,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2、庄峤:战国末期,楚庄王后裔庄峤,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因巴郡和黔中郡为秦国所袭夺,塞断归路,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这支庄姓后裔在秦统一天下之后仍为西南夷的君长。后降汉一,其地被置为益州郡。
在庄氏的悠久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对整个家族影响极为深远的大变动。一次发生于战国末期,一次发生于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
  战国末期,当秦始皇以强大的军队横扫诸侯时,楚庄王的后裔庄峤,在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将军,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庄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将领,他把势力扩展到滇池,以兵威把这块地方纳入楚国的版图。可是,当他准备归报这番功绩时,正好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国所袭夺,塞断了他的归路,不得已,庄峤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一直到秦始皇灭诸侯。楚国的这一支后裔仍然为西南夷的君长,逍遥于暴秦的淫威之外。后来,刘邦统一天下,他们终于降汉,其地并被置为益州郡,重回母亲的怀抱。
  这史实,说明了后来历史上所谓的西南夷之中,有一部份是楚国的后裔,而且是由庄氏的先人带过去的。
3、庄际昌(1578-1629年),字景说,号羹若,原籍永春寓居晋江(今鲤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状元。宫至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卒后崇祯帝特赠詹事府詹事。庄际昌一生为官严正,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等四本文集,后人建祠祀之。
4、庄有恭:清代乾隆状元,字容可,号滋圃,番禺人。庄有恭状元墓(黄埔区大沙镇飞鹅岭):庄氏为乾隆四年(1739)状元。
5、庄有可:清代诸生,亦名献可,字大久,武进人。博通经史,自言读史二千余遍。有《春秋注解》等
6、庄俊元(1803——1879),晋江县(今鲤城区)人,故宅在泉州城内西街甲第巷。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进士,入翰林,留京学满文,以散馆一等一名授编修,协助改造满洲文字。事毕,出任甘肃西宁府尹,后兼道严,在任6年。咸丰三年(1853年),他引退回泉,寓居30年。在泉常兼书院山长,对地方文教事业多有建树。
自五代至清庄氏登进士第者达96人,其中文武状元4人(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榜眼2人(庄奇显、庄存与),堪称盛族。宋代有庄柔正,任福清知县时,曾改筑水利工程,下灌沃田数万亩。又有庄绰,著有《鸡肋编》,记述史迹旧闻及各地风士、传闻琐事,颇有价值。明代有庄昶,官翰林检讨,以直谏而知名。又有万历进士庄起元,与其子庄培因,俱以文扬名于当时。清代有庄有恭,乾隆初年廷试第一,累官福建巡抚。现代有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

<<:  严氏历代先贤记

>>:  广州清代惟一状元庄有恭

有道人格的精神至境与现实理想

庄子文章描写了许许多多的理想人格及其境界。其中主要是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的内容,尤其是超自然性的内容,...

泰國莊氏宗親總會联系方式

泰國莊氏宗親總會 理事長:莊金美 電話:02-2365111 傳真:02-2365109 地址:泰...

“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庄 子 生 当战国弱肉强食的世界,因为不肯与现实的社会妥协,宁可安贫乐道,而不...

美国杂志图书批发公司主席庄佩源

庄佩源 庄佩源先生,现任美国杂志图书批发公司主席。 庄佩源先生(Chester Chong),出生...

历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新加坡   1990年11月19日,各地宗亲会代表团莅临新加坡团聚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