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世平:两度挺身为特区直言

 

   庄世平(1911年—2007年),香港银行界的一代巨擘,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侨联副主席。

  他曾升起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并一手把借钱创办的香港南洋商业银行送进世界500大银行之列,最终又将其无偿捐献给国家。

  周总理对他的评价是:“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

  原广东省委书记兼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吴南生说“办特区,他是我的老师”。中联办主任高祀仁说“(他的)很多意见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特区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新中国创办特区这一宏伟事业,有着他一份特殊功劳:他大胆提出“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的设想、他拍案直言争来特区办企业的低税率……

  庄世平于是开始了对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劝说,但无论如何,人们的思想都没扭转过来,因为税率比资本主义的香港更低,那岂不是会被质疑“我们更资本主义”?

  老人怒了,他知道这种不愿承受一点政治风险的特区条例最后只会沦为废纸一张。1980年初,当人们讨论特区条例时,来自港澳区的人大代表庄世平放言:“这样的特区条例订它何益!如果把这样的条例付诸表决,我和港澳的代表将投弃权票!”

  很难想象,在主张“一致拥护”的年代,这个声音所要担负的政治风险。很快,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习仲勋、杨尚昆都先后找庄世平了解情况,并许诺做相关部门的思想工作。

  终于,1980年8月26日批准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吸取了庄世平的许多具体意见。尤为突出的是,特区的所得税率为15%,比香港还低!这对于外资尤其是侨资,吸引力大增。

  1

  1979年广东拟建出口加工区,想到庄世平……

  一个来电与特区结缘

  1979年2月22日凌晨,香港跑马地一间公寓里,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来自广东汕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刚刚发出了一份1300字的电文,向中央建议在广东设立“出口加工区”(亦即“特区”雏形)。

  电文发出后,吴南生一个电话就打到了香港。这通深夜来电,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的前奏,接线的正是银行界赫赫有名的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

  吴南生办出口加工区的念头,来自他工作时接触的海外经济信息。但国内没此先例,国外资料又不易拿到。吴南生于是想起了热心家乡建设而频繁返回内地的庄世平。

  “我这里只有台湾的大概资料,但别人的做法、管理、政策法规一概不知。其他地区的情况更是无据可查。我们要办加工区,不借鉴人家的经验,谈何容易,请你帮忙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被吵醒的老人没有生气,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特区,从此与他就结下不解之缘。

  2

  特区初建欲向庄世平借贷,但被婉拒:

  “你脚下踩着的都是钱”

  1979年3月中旬,庄世平就把多方搜集的台湾出口加工区的全套资料传到吴南生手里。4月6日,又传去菲律宾、新加坡、墨西哥、美国等创办出口加工区的各类资料。特区参考的法规蓝本,基本齐备了。

  1980年3月,中央正式批准成立“经济特区”。吴南生再一次找到庄世平,希望从他的银行贷款来进行特区的基建。但庄世平却把这笔送上门的生意“婉拒”了。

  老人回忆那一幕时笑说,“我跟他说,你怎么还需要借钱,你脚下踩着的都是钱。只要卖地就有钱了啊!不用中央贴你钱,也不用向什么人筹钱。开了这个路,你就盆满钵满了”。

  这建议在当时是冒了极大风险的。因为宪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但庄世平认为,参考国外做法,其实可以在宪法原则与实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的,“如果特区和其他地方的法规一样,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然而,“卖地”的提法还是引起了比想象中更大的反弹。反对者甚至说,这实质就是把特区变成租界!

  在那敏感年代,许多人对这指责三缄其口。庄世平却按捺不住反驳:“警察和法官、军队、海关、税收都是我们自己的,怎么能算是租界?”他的挺身而出,一定程度鼓舞了改革士气。

  1984年4月12日,《宪法修正案》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切割,增加“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条款。

  1987年12月,深圳敲响了卖地第一槌。人们当时不知拍卖为何物,一时间找不到拍卖槌。还是香港测量师协会送来了从英国订制的拍卖槌,上面还有“深圳市人民政府笑纳”字样……

  3

  特区立法条框多一波三折,他挺身而出

  “这样的条例我投弃权票”

  庄世平的冲冠一怒不止一次。

  1979年底,正是中央决策创办特区的关键时刻,广东省委、省政府邀请港澳人士座谈。会前,庄世平认真阅读了已经草拟的各种具体做法的文件,失望得很:牵制多、条框多。特别是所得税率,高达30%,虽然比国内略低,但几乎是香港的一倍以上。一衣带水的香港当时税率仅为16.5%。这样的特区,谁会来投资?

  4

  不畏年高,奔走牵线,迎回多少归侨……

  “你想回去吗?我也去!”

  特区建立以后,第一家“着陆”的外资银行,就是庄世平的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他说,这不是有没有业务的问题,而是对国家有没有信心的问题。知情者说,老人绝不单纯是为了开银行而设分行,他要修补“文革”中受损的内地与侨界的伤痕,为改革开放注入更多的动力。

  侨界的力量有多大?撰写《庄世平传》的作家廖琪说,特区建设初期,可仰仗的力量几乎就是这些“文革”中饱受冲击的侨民们。

  然而特区初始制订的一些规章,并没有为华侨切身处地设想,庄世平不只一次地为他们呼吁。“侨民和我们都是同胞,血浓于水。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因此就会过来做生意,在商言商,商人是要谋利的,以往如是,今后也如是”。

  初时,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业务开展很困难,庄老不止一次怀疑“这会不会是自己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当年人民币与外币并不流通,需要通过兑换券来互换。南洋商业银行利用外资银行的便利,极大地延长营业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归侨提供便捷。

  特区建设初期,不少“受伤”的侨民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庄世平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一次次“客串”做导游。“你想回去吗?我也去!”很多著名的侨领都记住了老人的这句话。

  多年来,老人带回了李嘉诚、庄静庵、刘世仁等知名侨领。侨领陈有庆的父亲陈弼臣曾被称为“泰国头号大亨”,老家潮阳的祖坟和祖屋在“文革”中被毁,1983年,陈弼臣在庄世平再三劝说下,回到潮阳。令他动心的就是庄世平这一句“你想回去吗?我也去!”陈弼臣在这次行程中为家乡捐建学校和水利,万里副总理还专程到汕头与其会面……陈有庆说,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老人在默默牵线。

  老人联系侨胞支援特区建设的最著名故事,莫过于协助李嘉诚创立汕头大学。在粤东创立一间综合型大学,一直是潮汕人的梦想,庄世平因此找到李嘉诚。

  “需要多少钱呢?”“大概三千万吧。”李嘉诚知道老人这个回答有保留,建大学的费用是个无底洞。但他看得出老人的诚意,于是慷慨给出第一笔3000万元,如今,李嘉诚注入汕大的资金已超过28亿。

  5

  他将自己创办的两家银行无偿交给国家

  不留一分家产给子女

  2007年6月2日凌晨,这位可敬的老人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去世后,香港几乎所有的名人都送来了挽联,中央领导人贾庆林、曾庆红、李瑞环、成思危、廖晖等都发来了唁电。

  灵堂正中是老人微笑的相片,他把花费毕生精力创办、市值过百亿的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无偿地交给了国家,不留一分家产给子女。他最后的埋骨之地就是特区深圳。

  庄老的大儿子庄荣叙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也是香港的最低层,但对于父亲的选择,感到理解和骄傲。

  (部分资料由《庄世平传》作者廖琪提供)

  ■记者手记

  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

  本报记者 黄熹

  庄世平的事迹绝不仅限于改革开放这“短短”卅年。青年时代联系东南亚进步势力支援抗日,协助南方局发行南方券……他的事迹更应该摆放在整个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中去。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记者曾与庄老有过几次面对面的采访与交谈,不必细数其一生的丰功伟绩,心中敬意永存:真是一位慈祥而睿智的长者!

  就说那一次:2001年12月,庄老应邀来广州出席省侨青委成立大会。时值中国刚刚“入世”,记者向庄老请教中国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慈眉善目的老人原本语气和缓,在谈到政府各部门一定要研究入世谈判所签署的各式文件、“吃透”世贸游戏规则时,他提高声调正色说道:“入世了,就要与世界接轨,以往这个部门那个部门层层设卡的陋习,该改一改了!”

  明理而睿智,他把一生的智慧和心血献给了国家。包括那部凝聚着他多少心血的《特区条例》,包括他耗费了毕生精力创办的两家银行。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时光,为了完成在广东创办一家汇集侨资、侨力的华侨银行的宏愿,他不顾年事已高,牵头操持、奔走……

  “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这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写给庄老的挽联。诚哉斯言!

<<:  庄世平:饮誉香江和金融界的爱国侨领

>>:  庄世平:饮誉香江和金融界的爱国侨领

庄子笔下的儒道之争

庄子之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儒、墨、杨各领风骚,争吵也最激烈。而庄子则如幽谷百合,虽国...

《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

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弘扬世界庄子文化精神,敦睦乡谊,促进和谐,爱国爱乡,造福桑梓,加强全球庄严宗亲彼此在经贸...

严嵩后代隐居栖霞小山村

严嵩是江西人,政治生涯的重要阶段在明代的首都北京展开。但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栖霞区有一个叫做闫家边的...

试论心理美容

试论心理美容 严亚西 一、心理美容是最时髦的话题语:在发达国家,在国内大中城市,心理美容业已悄然兴...